開荒勇士——
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林偉倫博士

林偉倫 Benny Lam
臨床心理學博士/帳棚教會主任牧師
國際認可戒癮輔導專家/國際認可酗酒及濫葯高級輔導員
美國特許婚姻及家庭治療師/亞洲專業輔導協會(香港)臨床督導
火星學堂全方位綜合腦發展訓練中心首席心理學家

 

我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父親是一位負責教會開荒事工的牧師。在他完成神學訓練後,於錦田的偏遠地區建立了一所教會。當時,父親看到社區有一批來自鄉村的小孩需要接受教育,於是創辦了一所幼稚園,旨在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並以基督的真理栽培他們。

縱使我的成長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主的恩典豐富,我們一家人的關係和諧,回顧童年,盡是快樂的回憶。而父親忠心事主的典範亦深深影響了我,不僅讓我的信仰紮根,也培養了我敏銳他人需要、樂於助人的心。

人生交叉點 呼召的掙扎
1983年,主呼召我讀神學,當時我只有 18 歲。我憂慮一旦踏上神學裝備的路,就意味著畢業後要立即成為傳道人。我心中思索,這豈不是將失去慢慢經歷和享受青春的時光?我這麼年輕,還有許多夢想仍未實現啊!

然而,主對我的呼召是如此強烈,經過一段時間的內心掙扎,我最終順服主的聲音,進入神學院學習。

4 年後,我順利畢業,承繼了父親的專長——開始為不同教會作開荒服事,從中經歷了許多主奇妙的作為,例如一所無人問津的教會,在我完成開荒事工後,聚會的人數增長至 80 多人。

後來在主的帶領下,我加入了香港亞協,並與同工團隊一起發展兒童部事工。

美國開展的職涯轉捩點
在香港亞協服事了約 2、3 年左右,早在美國定居的家人著我前往美國共聚天倫。
起初,我對於去或留猶豫不決,但上帝明確的呼召成了我決定前往美國的動力

移居美國初期,我沒有很清晰的未來發展規劃,純粹按前境需要而選讀了 MBA 碩士課程。但無奈地,學習的過程我毫不享受,甚至變得失落,開始對前路感到迷惘。
正當我快完成課程時,經歷了主奇妙的安排,我得知另一州份的大學正為輔導和心理學課程招生。
一鼓感動襲來,我霎時想起從小到大也渴望透過輔導和心理學知識來了解不同人的需要,從而幫助他們。因此,我二話不說申請報讀,並用一年半的時間順利完成了輔導心理學的碩士學位,畢業後繼續在實習的精神科醫院內工作了數年。

隨著人生邁入婚姻階段,建立家庭,我的職業生涯也展開了新的一頁。
一所監獄看中了我在心理輔導及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務經驗,除了聘請我擔任獄中的輔導員外,還任命我為一群有毒癮和酗酒問題的囚犯開展戒毒戒酒的事工。

經過臨床研究和不斷嘗試,我們成功幫助一些囚犯戒毒和戒酒。更成為首個針對獄中囚犯進行戒毒戒酒的國際認證服務。感謝主!時至今天,幫助囚犯戒毒戒酒已成為全球監獄普及提供的服務之一。

此外,我也為一所專責幫助青少年罪犯重投社會的機構開設中心,旨在解決他們各種成癮問題,幫助他們重返正軌,重建穩健的身心社靈。
感謝主的使用,中心由營運的初期只有 20 多人,到現在已於美國不同地方均設有分署和辦公室,持續服務著不同省份的年青人,助他們重尋人生盼望

回到香港的負擔與堅持
感恩在美國生活的 16 年間,主給我機會完成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能夠在戒癮和家庭輔導領域上有更深入及專業的研究。

由於心繫香港,我不時關注這地方的需要,內心非常渴望能將自己的學術知識,以及多年來的服務經驗在香港傳開,幫助家鄉有需要的不同群體。

經過大約兩年時間與太太和兩個女兒同心禱告,我們舉家回港。自此,我持續為本土不同機構開展戒毒服務的工作、擔任基督教學校教務長,教授輔導課程。
多年來,我從不間斷地在大學和不同學校授課,並有機會前往不同國家進行講座,向不同人士分享關於戒癮與心理輔導的服務經驗和知識。

蒙主祝福,近年我與我的學生成為拍檔,他接納了我的提議,在美國完成了 SEN(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教育課程。我們共同發展輔導中心「火星學堂」,主要服務兒童,特別是 SEN 孩子、家長和家庭

「火星學堂」設有繩索訓練攀爬架、兒童攀石牆、籃球場等活動設施。

疫情下的創新:研發繩索治療
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火星學堂」服事的家庭面臨巨大的挑戰。學生和家長被困家中,雙方關係變得緊張,不少家庭更因此衝突連連,家反宅亂。

正當我竭力思考如何能夠回應他們的需要,主便讓我和拍檔遇上一位同是基督徒,並對兒童及家庭輔導有負擔的繩索專家。
經過多次交流與研究,我們決定嘗試以繩索結合輔導治療,研發出一套透過繩索和相關工具,為 SEN 兒童進行訓練的治療方法

上帝的創造可畏且奇妙,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細胞及神經元透過訓練會激發增生。而繩索治療能更快速地幫助孩子腦部細胞組織的連繫重新搭建,促進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達。

疫情期間,我們上門服事了近 100 個家庭,不但訓練兒童,也教導家長使用繩索治療為孩子進行訓練。我們見證到不少家庭的關係由緊張轉化成快樂融洽。有很多家庭也給予我們非常正面的反饋,包括看到孩子們在眼神接觸和情感表達上有顯著的進步、增進了親子互動、家長情緒得到舒緩等等。

針對成年人方面,我們亦不斷研究如何透過繩索治療來幫助他們處理焦慮、抑鬱和創傷後遺症等情緒困擾。

隨著疫情緩和,生活復常,我們的服務由上門回復在「火星學堂」內實體進行,為配合服務需要,我們擴大了繩索訓練的設施,並研發了更多元化的治療方法。「火星學堂」成為我們第一所正規的繩索治療中心,感恩現時在內地也幫助當地設立了針對 SEN 的治療中心,能夠服務更多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也訓練了老師,讓他們在中心裡服事。

上帝的安排真的很奇妙,讓我們 3 個同樣有感動服事情緒困擾者和 SEN 家庭的基督徒走在一起,同心服事

在好感館延續帳棚教會服事
除了心理輔導和繩索治療的工作,自我 22 歲神學畢業至今,未曾停止為教會服事,例如為教會開荒、幾乎每個主日到不同的教會講道。

由於強烈感受到主呼召我創立教會,於是在早前,我與「星火學堂」的拍檔合作,在尖沙咀建立了「帳棚教會」,主要是為 SEN 家庭提供崇拜場所,讓家長能專心敬拜,同時確保他們的孩子能在崇拜期間,有安全的環境進行學習或遊玩。

後來「帳棚教會」因為場地空間不足經歷幾次搬遷,但過程蒙主保守,得到觀塘「有品」機構相助,教會順利過渡到觀塘聚會;其後又蒙主牽引,讓我與香港亞協再次連結,使「帳棚教會」能夠在「好感生活體驗館」這平台繼續提供隔週的崇拜聚會

現在教會遷移到何文田,不但有助我們擴張服事的受眾,在接觸何文田及毗鄰的 SEN 家庭期間,更發現到不少受情緒困擾的長者,極度需要我們的關顧。

恩典的足跡與未來展望
回顧過去,我看到上帝在我身上的美好計劃,經歷了許多挑戰與恩典。
祂悉心栽培和引領我成為祝福教會與不同機構的開荒者,還實現了我年幼時渴望用心理輔導來幫助人的夢想。

從監獄工作到 SEN 家庭的服務,有幸見證了不同年齡層的群體透過心理輔導、戒毒戒酒等服務,生命得著出路;SEN 家庭因為繩索治療而重獲希望,孩子和家長的笑聲再度充滿家中……

這一切全是上帝的恩典!展望未來,我盼望能繼續透過繩索治療,為 SEN 兒童和家庭,並其他有需要的群體帶來支持與希望。同時,期待「帳棚教會」與「好感生活體驗館」攜手發現社區中不同群體的需要,以主的愛適時回應他們,讓這平台可以成為他們身心靈的避風港,為更多人的生命帶來祝福與出路

訪問及撰稿:
Cola Chan  香港亞協項目統籌

帳棚教會崇拜聚會:
日子及時間:每月逢單週的主日,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
地點:何文田愛民邨禮民樓 403-410 室(路線教學

延伸瀏覽:了解火星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