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事工分享盛宴——共襄天國大事

張永信牧師 Pastor Vincent
香港亞協項目總監、恩福神學院教授

香港為了提升其國際形象,舉辦了不少活動,例如亞洲金融論壇及三項鐵人世界盃賽等。
還看我現今所事奉的,香港亞洲歸主協會(下簡稱「亞協」),也在早前舉辦了一場事工分享盛會。

作為亞協成員的我,當然有份參與。

當天晚上,整個宴會場地座無虛席,是共有 30 席的盛宴呢!
是次聚會是為了新的辦事處「好感生活體驗館」裝修與營運籌募第一期的經費。
然而,現場的盛況,使我想起福音書中的耶穌經常趕赴宴會,例如在事奉之始時,祂把水變為酒的迦南婚宴(參約 2:1-11);又例如在耶路撒冷最後一週,耶穌到訪曾患上大痲瘋的西門家中坐席等(參太 26:6-7)
更有人統計,耶穌在世時參加了超過 30 多場宴會;情況極為觸目。

究其因有二:

一)當代人各自各生活,難得走在一起,宴會(尤其是婚宴)卻把他們聚在一起,故耶穌有意赴宴,是要實現其「道成肉身的神學」(Incarnational Theology),即活在世人當中的精神。

二)當代的宴會,通常家主會邀請一智者,向與會者講學,好叫赴宴者不單肚腹得著滿足,心靈亦然。

正因此故,耶穌便藉此機會,向與會者傳揚福音,教導真理(參路 14: 15 – 24)。由是觀之,宴會竟成了耶穌講學的流動教室,足見耶穌真是非一般的拉比。

話說回來,事工分享晚宴賓客如雲;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能雲集於此,共襄天國大事,實在難得。

例如和我同桌的,除了我早已認識的兩位弟兄外,其他都是第一次見面。
坐我左邊的,是一位在某非基督教出版社工作的姊妹。由於我也是文字工作者,因而有了共同話題,交談甚歡;事後還擬訂了一些日後可能合作的計劃。

更奇妙的是鄰桌的一對夫婦,他們竟然是在 40 年前,我和妻子於南美宣教時,帶他們信主及為他們證婚的會友!
他們走過來,突然出現在眼前,旨在要和我相認。我呆了好一陣子,回過神來自然是歡天喜地。
相認後我們拍了照,告別時他們還肯定地告知我,他們仍然恆常在上水某教會聚會。此舉目的是要使我安心:昔日所結的果子至今猶存

宴會中有詩歌讚美、介紹亞協的「好感生活」主題及見證分享,最後是挑戰會眾,藉著禱告和金錢奉獻等方式,成為亞協的大使命同行夥伴。

其中一環節,由我負責 15 分鐘的分享及抽獎節目。分享主要是表明我加入亞協的原因,同時亦預告我的寫作計劃等。
至於獎品,是亞協迎欣出版的,我的兩本拙作《時代的星火01》《時代的星火02》

一位年青弟兄獲贈我的書後,力邀我背書(意指在書中簽上我的名字)。
他喜上眉梢,情詞懇切之情,拓印進我的心裡,我的心被大大觸動了。
我在自忖,香港不是被詬病為文化沙漠嗎?然而,上帝留下了「餘民」(即一小群忠虔篤敬的忠主信徒),好成為復興天國的種籽(參羅 9:27-29)
他們常存追求的心,更孜孜以求,熱愛閱讀,樂此不倦。說白了,眼前的他,舉證著「餘民」的存在。

留意美國諾貝爾得獎物理學家 R. Feynman 有此耐人尋味之言:

“You keep on learning and learning, and pretty soon you learn something no one has learned before.”

總的來說,這盛會帶給我不少意想不到的收穫,其不單認識了一些主內友好,拓闊了人際網絡,還巧遇闊別數十年的南美洲舊教友,實在窩心。

我在想,此 30 桌的晚宴,把那些生活乏味,活得不愠不火的上帝子民聚攏一起,共謀天國大事,挑旺他們的事奉心,不就是一件美事嗎?
在此,不妨告訴各位,我是一個很喜歡熱鬧的人,對於以上這種「造勢大會」,我無限量支持。

說到底,希望各位為亞協禱告,誠盼這有實力和異象的福音機構,能在未來的日子,成為影響各方信眾、協助各地教會成就大使命的,最前沿的領跑先鋒。

亞協迎欣將於不日出版由張永信牧師撰寫的《時代的星火03》《時代的星火04》,敬請期待!